首页

国产免费恋脚足网站

时间:2025-05-25 12:45:39 作者:安徽制造加“数” 5G+赋企提质增效 浏览量:48577

  中新网合肥5月23日电 (记者 吴兰)“数字化转型使得我们的管理模式从以往‘经验主义’到现在的‘数据决策’,数智赋能让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实现了跃升。”黄山中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裴玉雯介绍说,比如将物联网关装入机床后,一旦发生故障,机修人员可迅速检修,减少机器“待机”时间。

AGV智能无人小车正在配送物料。记者 吴兰 摄

  走进企业车间,只见一辆AGV智能无人小车将物料配送至指定工区。据了解,这只是该企业部署实现数控机床、AGV、检测设备的100%联网的一个小小的应用场景。

  黄山中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黄山工业母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的直线导轨可在高负载情况下实现微米级别的进给及定位,属于工业母机——机床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远销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22年,该企业与中国电信黄山分公司组建联合攻坚团队,明确“5G+数字工厂”的转型目标,确定以MES系统为核心、5G专网为底座、数字孪生为抓手的改造方案,确保技术方案与生产场景无缝衔接。其中,搭建车间级数字孪生平台,使企业试错成本降低7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

  记者近日在安徽黄山、宣城、安庆等地探访多家制造企业。同样因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的企业还有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发动机核心部件在国内主机市场上占有率第一。

多元的数字化场景应用于企业。记者 吴兰 摄

  “空压机是我们最大的耗电设备,安庆电信通过搭建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光网的高效连接,实现空压机的单耗评估、远程开关机、远程调参数、智能反向控制,达到空压机故障切换、运行均衡等效果。”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为企业每年节约电费780余万元。截至目前,该企业已落地包括上述空压站能耗调控系统、设备预测管理系统等10多个应用场景。

  安徽威灏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玻璃盖板1200万片,触摸屏550万片的民营企业。其与中国电信广德分公司共同打造的“5G+数字工厂”项目,利用5G高速度、低延时和广链接特性,结合物联网、AI、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生产流程进行深度改造和优化,实现工厂内部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协同的新型工厂模式。

安徽威灏光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有序作业。顾宇 摄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工厂生产流程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MES系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生产异常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良品率提升了18%。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加快千兆光网、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省5G基站已经超过16.7万个,16个市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IPv6活跃用户超过了7300万户。与此同时,不断丰富数字应用场景,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大学教授李成:要找到应对机制,避免人工智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上半年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6.2万人,同比上升36.5%。起诉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涉企犯罪5827人,同比上升41.1%。检察机关护航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8894人,同比上升45.5%;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837件,同比上升74%;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480件。

尺素金声丨近十年全国用水总量“零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涉企问题发现收集后,关键的一步是如何解决。为此,金华市制定印发“企有呼·吾必应”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有关文件,从制度层面对民营企业反映问题的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完善,全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跨层级、跨部门协同联动的“五全五链”闭环运行机制。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完善培训考试系统,开展证照“打假”专项行动

9月7日,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新型显示创新成果展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展,本次展览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设时空隧道、万千气象厅、技术创新篇、产业生态篇、创享生活篇五大板块,吸引显示产业上下游百余家企业参展,趣味性、科技感、未来感十足。

报告指出,恒大多年来虚报收入和盈利。此前,恒大与其他房企确认收入都是当客户“获得已建成物业的实际占有权或法定所有权”时。但2021年,恒大对物业销售收入的确认方式进行重大调整,改变以往的描述,在“客户接受物业或根据销售合同被视为物业已经获得客户接受”时确认收入,并无提及物业是“已交付”或“已完工”,只需被视为接受即可。

2024年“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第二届京津冀航空职业技能大赛举办

据介绍,唐家成于1952年出生,香港金融学院院士,曾出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毕马威中国前主席,目前担任港交所独立非执行董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主席。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